聲聞地
卷數:本地分 卷21-34,決擇分卷67的大部分加上卷68-71。
內容: 分為三地,種性地、趣入地(卷21)、出離地(卷22-34)。
其中出離地包括離欲資糧(卷22-25)、品類建立(卷26-29)、安立瑜伽(卷30-32)、廣釋修相(卷33-34)。
離欲資糧是修行的先決條件,而安立瑜伽及廣釋修相詳細的說明如何修習止觀。
另一種分法:初瑜伽處──種性地、趣入地、以及出離地中的離欲資糧
第二瑜伽處──品類建立,分為十七科
第三瑜伽處──安立瑜伽
第四瑜伽處──廣釋修相
種性地
無種性者:沒有無漏的種子在阿賴耶識中,是不可能證得涅槃的。
無種性者的相貌:
- 我執、我愛堅固,強而有力,不能被佛法所破壞;
- 不厭生死,不欣涅槃;
- 無慚愧心,歡喜行惡,重視自己的身財;
- 不信佛法,不發出離心;
- 出家動機不正,出家後不學戒、犯戒,也不學佛法
- 希求財寶,希求後有。
有種性者:有無漏的種子在阿賴耶識中,若遇順緣,接觸到佛法,開始修行,有證得涅槃的可能性。若有違緣,雖然有無漏的種子,乃然不能證得涅槃。
有種性者的相貌,與無種性者的相貌相反。
四種違緣: 1、生於八無暇處。
2、有放逸的過失,耽著受用妙欲,不見欲的過患,不知出離。
3、有邪解行,有外道錯誤的思想。
4、有障過:報障(意根闇鈍)、業障(造五無間業)、煩惱障(煩惱長時猛利)。
兩類 順緣: 1、勝緣(必要條件):正法增上,能如理作意。
2、劣緣(先決條件):自圓滿、他圓滿、善法欲、正出家、戒律儀、根律儀、食知量、悎寤瑜伽、正知而住、樂遠離、清淨諸蓋、得三摩地,共有十二項。善法欲及正出家:正信出家,受具足戒。自、他圓滿在修所成地也有說明。從戒律儀、根律儀、食知量等,在出離地的離欲資糧中,再詳細的說明。
|
修所成地 |
種性地 |
|
自圓滿 |
1、眾同分圓滿 |
1、善得人身 |
男(女)根健全 |
|
2、處所圓滿 |
2、生於聖處 |
生於有佛法之處 |
|
3、依止圓滿 |
3、諸根無缺 |
六根具足,性不愚鈍 |
|
5、無信解障圓滿 |
4、勝處淨信 |
離邪解行,淨信三寶 |
|
4、無業障圓滿 |
5、離諸業障 |
遠離五無間業,成就法器 |
他圓滿 |
1、大師圓滿 |
1、諸佛出世 |
有佛出世 |
|
2、世俗正法施設圓滿 |
2、說正法教 |
有說正法者 |
|
3、勝義正法隨轉圓滿 |
3、法教久住 |
有修正法者 |
|
4、正行不滅圓滿 |
4、法住隨轉 |
有證正法者 |
|
5、隨順資緣圓滿 |
5、他所哀愍 |
如法淨命,資具不缺 |
在卷67的決擇分中,用五種雙刀論法,說明有無種性的補特伽羅。
趣入地
唯有種性,而未趣入者:他有無漏的種子,但還沒有遇到順緣,不能對三寶有淨信,那他只有種性,而未趣入佛法中,還不屬於趣入地。
趣入地的範圍
有無漏種子的補特伽羅,遇到佛法,開始進入佛門,對佛法有了信心,從此之後,多生多世繼續聚積信、戒、聞、捨、慧的善根,直到證得涅槃的最後有身為止,這都算是趣入地,這就是趣入地的範圍;包括三種情況。
1、唯趣入的有情,此生剛趣入佛門。
2、善根將成熟的有情,也就是增上生的有情,他已多生在佛門中種善根,善根一生比一生增上,但尚未成就聖道。
3、善根已成熟的有情,也就是決定勝的有情,在這一生中必能證得聖道,如果證得初果,這一生就是最後的凡夫身;若是證得阿羅漢,那就是三界中的最後有身了。
有無漏的種子的有情,約他們的善根而分別,有下面的四類:第一類只有種性,而未趣入者,並不屬於趣入地。其他的三類是屬於趣入地的有情。
- 唯種性,未趣入,未將成熟,未已成熟──住種性地的有情。
- 已趣入,未將成熟,未已成熟──第一生剛趣入佛門的有情。
- 已趣入, 已將成熟,未已成熟;前一生或前多生已趣入了佛門,已在前一生或多生中聚積善根,善根一生比一生增上。問:要經過多少生的積聚善根,才能達到善根成熟的程度呢?答:無有定量,不是一定的,隨各人情況而有不同,差別可能很大。
- 已趣入,已成熟,非將成熟──此生必證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或四果的有情。若證得初果後,最快三生,最慢再經七返生死,一定能得四果,入無餘涅槃。
從有種性到證得涅槃的漸次與階位:又將已趣入,已成熟的聖人再分為三類。
- 有堪能:是指唯有種性,而未趣入的有情,尚未信三寶,於未來世若遇順緣,乃有得涅槃的可能性。
- 成就下品善根:唯趣入,未將成熟,未已成熟:第一生剛趣入佛門的有情,剛剛開始栽培信、戒、聞、捨、慧的善根。善根不能相續,也不清淨,還有過失。
- 成就中品善根:已趣入, 將成熟,未已成熟:前一生或前多生已趣入了佛門,也已在前一生或多生中聚積了許多的善根,善根逐漸地增上,而此善根有時相續,有時也不相續,不過善根已漸漸轉清淨些了。
- 成就上品善根:已趣入,已成熟,非將成熟;善根成熟,此生必定證得初果。善根能相續無間,而且已善清淨。
- 究竟方便:初果以上到四果向的聖人,雖已得無漏的智慧,但尚未究竟圓滿。
- 已到究竟:一切諸漏永盡,證得四果阿羅漢。
階位 |
|
|
凡聖差別 |
時間 |
修集善根 |
地攝 |
有堪能 |
唯種性 未趣入 未將成熟 未已成熟 |
未入佛門 |
凡夫 |
多生 |
多生 未修集善根 |
種性地 |
成就下品善根 |
有種性 已趣入 未將成熟 未已成熟 |
此生趣入佛門 |
凡夫 |
一生 |
此生開始修集善根 善根不能相續 |
趣入地 |
成就中品善根 |
有種性 已趣入 已將成熟 未已成熟 |
一生或多生前,已入佛門 |
凡夫 |
多生 |
一生或多生 已修集善根 善根轉勝淨, 善根有時相續 或不相續 |
趣入地 |
成就上品善根 |
有種性 已趣入 已成熟 非將成熟 |
多生前已入佛門 |
此生證得初果的聖者 |
一生 |
已多生 修集善根 善根相續清淨 未究竟圓滿 |
趣入地 |
究竟方便 |
有種性 已趣入 已成熟 非將成熟 |
多生前,已入佛門 |
初果二果 三果四果向的聖者 |
多生 |
已多生修集善根 善根相續清淨 未究竟圓滿 |
趣入地 |
已到究竟 |
有種性 已趣入 已成熟, 非將成熟 |
多生前,已入佛門 |
此生證得阿羅漢果 |
一生 |
已多生修集善根 善根相續清淨 究竟圓滿 |
趣入地 |
已趣入者的相貌
- 不樂惡說,愛樂善說:若還沒有遇到佛法,也不會相信外道,也不會在外道中出家。一聽聞佛法,就能信解,愛樂修行,或求出家,終不退轉。
- 不墮惡趣:雖然未能斷除墮惡道的煩惱,但是因為世間正見的力量強大,雖歷千生,不墮惡趣,不生八無暇處。
- 暫聞三寶的功德,身毛豎立,悲泣雨淚,生起淨信,引發出離心。
- 對於有罪過的事,深生羞恥,有猛利的慚愧心。
- 對於受持、讀誦、請問、思惟佛法,修習止觀等善法,有猛利的樂欲。
- 能長時,堅固、決定的去修集善法。
- 能制伏我、我所的執著,煩惱的力量小,煩惱不相續。憎背自己的過失,喜好求取功德。
- 能善巧地防護自心,不被煩惱所染污;對於佛法得信解,不斷地增勝;雖未證得聖道,而不自輕。
結:如果有上面這些相貌的有情,是屬於已趣入佛門者,能得到聖者的護念與救濟,是非常吉祥的事。